外贸行业未来的方向是怎样的_未来外贸的发展趋势如何-跨境知道

外贸人灵魂拷问:外贸行业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

过去二十年中国外贸发展可以用飞天的速度来形容,我也知道WTO给中国带来的机会和财富也是巨大的。 但是这两年看到太多的企业没落,裁员,关门。未来外贸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将逐步跟西方接轨,“外贸”这个概念会逐步消弭。取而代之的,仅仅是sales & marketing,把产品销售出去,不管是domestic market还是overseas market。

前段日子有个学员问了我这么个问题:

冰大,可以谈谈未来外贸的方向和机会吗?

过去二十年中国外贸发展可以用飞天的速度来形容,我也知道WTO给中国带来的机会和财富也是巨大的。

但是这两年看到太多的企业没落,裁员,关门

360截图20190506162455436.jpg

作为外贸人,心里不免有些慌张,我们该如何备战呢?”

这个问题不错,关乎每个外贸人,看似是小问题,但展开都是大话题,要用很长篇幅来分析,我只能根据我的理解,来做一些简单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01

外贸未来的方向在哪?

首先,未来外贸的方向,我个人认为,将逐步跟西方接轨,“外贸”这个概念会逐步消弭

取而代之的,仅仅是sales & marketing,把产品销售出去,不管是domestic market还是overseas market。

就好比老干妈的辣酱,同样的包装、同样的产品、同样的配方,卖全世界。差别呢?

无非就是在海外卖得贵一些,产品添加当地语言标签,最多增加一些检验检疫方面的东西。

这或许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代工还是会长期存在,但是大量的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配方、中国工艺、中国技术,将会逐步输出到全球。

也就是说,单纯的OEM,这个比例会逐渐降低,这也是中国产品重新回到世界巅峰的一个过程。

02

企业没落是全球化的问题

说起来,WTO的确给中国带来了最大的机遇,开始进入真正的全球化国际分工,这一点上,朱总理功不可没。

我们能有今天的生活,能够比二十多年前的父辈生活好很多,中国的国力不断上升,超过英国、德国、日本,并且一路甩开跟日本的距离,这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因为中国进入WTO,成为了世界工厂,通过外贸积累和沉淀了外汇,从而带动了国内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政府也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全方位提升国力,大家比以前收入更好,更富裕,自然有更强的自信。

在教育、文化、科研等产业一路往前,用二十多年实现欧美列强一两百年的积累。

太多的企业没落、倒闭,这的确是事实,也是全球化的问题

不是中国的企业在没落,你看美国,有一个词叫Rust Belt,可以翻译成“铁锈地带”。

原来在五大湖地区,是美国制造业的一个核心区域,比如Cleveland,比如Chicago,比如Cincinnati, 比如,Pittsburgh,比如Harrisburg,

过去有钢铁厂,有电镀厂,有塑料厂,有家具厂,有机械厂等等,包括一整条的产业链和上游工厂。

可如今呢?

工厂许多搬迁到亚洲地区,许多倒闭,许多荒废,到处是闲置的厂房,和长满铁锈的机器。

所以Rust Belt,是大量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现状,美国如此,英国如此,法国如此,许多的欧洲国家都是这样。

这是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定律,也是全球化的必然

那未来的中国会怎么样?

会不会也会跟发达国家一样,逐渐去工业化,变成服务业主导,消费主导?

03

这个世界实力为上

我的理解是,绝对不会!我的理由,大约是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是目前唯二的最大的消费市场,另外一个,是美国。

除了中美之外,没有第三个国家,有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

那没有市场,就不存在广泛的制造和研发,就不可能在强大的工业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培养海量的熟练工人,吸引大量资金,来完善产业链条。

所以欧洲国家,德国拥有相对不算太小的内需市场,八千多万人口,勉强能维系部分产业。

法国七千万人口,也能在部分产业上发力。

但是再接下来呢?

小市场就注定了无法在许多领域里深挖,制造业不足以撑起丰富而且完整的产业链。

第二,那美国为什么就没有继续完善制造业呢?甚至很多地方还不如德国和法国?

美国明明有超级大的内需市场,足够广大的领土,为什么要搞去工业化?

原因是,主宰美国的人是谁?

是华尔街那帮犹太人,是那些顶级富豪们。

犹太人我一直不看好, 很难有大出息,是因为太计较眼前的利益,不舍得手里的铜板。

犹太人重商,但不重生产。

投机倒把,各种小伎俩,各种割韭菜的事情,他们玩得顺溜。搞金融,那是一把好手。

但是这个世界,终究是实力为上的。

美国强盛,的确可以用美元收割全世界,一手美元,一手大棒。

可如果美国衰退呢?

一旦新的技术革命出现,美国如果没有跟上,掉队了,华尔街那帮人,还能玩得转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崛起,迅速通过技术优势,领先于列强,占据了最大的海外殖民地,日不落帝国开始。

但是英国的优势维持了多久?

没多久。

因为当了老大,钱太好赚了,所以就不注重技术革新,开始弱化制造业。

因为通过剪刀差,可以从殖民地不断输血。

英国利用全球殖民地,廉价的物资和原材料,足以赚个盆满钵满,还需要创新么?这不就跟今天美国做的,是同样的事情?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什么英国就没有跟上?反而德国开始崛起?

因为后发优势,要打破英国垄断,只能技术革新,加强制造业,完善产业链,通过技术优势来打败英国人。

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美国开始起来,新的技术新的产业,完善的制造业,都在美国开始,英国逐渐没落。

二战,仅仅是打垮英国的导火索

哪怕没有二战,英国的衰落,殖民地的分崩离析,也是迟早的事情。

从荷兰病,到英国病,再到如今的美国,是同样的历史循环。

所以美国不改革,注定衰落

特朗普是聪明人,是美国极少有的一等一的聪明人,比民主党那帮只顾着政治斗争的家伙们强多了。

他深知要强国,要维持美国优势,必须制造业回流,必须加大科技研发,必须限制和打压后来者,还需要缓解美国的债务问题。

但是很可惜,犹太人主导的美国主流社会,容不下他,各种掣肘,各种眼前利益的斤斤计较,注定了美国前途暗淡。

但是美国如今的情况,是不可持续的。

制造业是维系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制造业空心化的大国,谈什么技术革新?长此以往,必然会衰落下去,会失去科技主导权。

美国在科技和经济上全方位碾压英国后,英镑也只能退居区域货币,美元取而代之,成为全球结算货币。

那若干年后,中国在许多领域超过美国,又拥有完善的制造业,经济结构更科学,产学研完成闭环,再加上足够广阔的单一市场,结果会如何?

美国还如何用美元收割全球?

那时候人民币就能取而代之,成为国际主流结算货币。

04

体制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三:体制的不同。

中国的体制更有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去做核心的事情,改善民生,上大工程大项目。

比如杭州,今天的新闻,阿里达摩院落户余杭,阿里计划三年内投资1000亿人民币,招揽全球人才,专攻数,据智能、人机交互、金融科技、智联网。

浙大、清华、中科院等机构全面支持,共同参与,还有一大堆的欧美专家,13个国家,234个科研团队加入。

然后政府参与,立刻完成拆迁和征地,立刻启动项目。

这些事情,你觉得发达国家办得成么?

办不成,无法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样的盛况,如今在世界各国,都是办不到了。

只有中国和美国,有能力做这些大项目。

但是美国,科技研发,更多的是依靠零散的规模,比如某个教授,自己组建团队,自己找投资人,自己搞科研;

依靠的是大学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氛围,人才济济,可以主导产业的变革,在很多领域突破。

但是在中国,可以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可以企业主导,政府支持,情况变得完全不同。

中国穷的时候,有限的资金,只能改善民生,投入基础设施,很难办。

但是一旦富裕了,用国家力量去做科研,去攻关大项目,未来能在很多领域实现“点的突破”,从而超越欧美的优势领域。

说得难听点,欧美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属于比较发达的小农经济。

中国过去落后,只能承接产业链的制造环节,给他们打工,

但是未来,我们会占据产业链的许多核心环节,从而让欧美国家逐渐边缘化

不要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说1000年 前的南宋,仅仅半壁江山,那时候的GDP产值,就占据了全球70%了。

欧美制造业空心化,而我们可以从过去的低端制造业,逐渐往高端渗透和转型,从而维系从低端到高端的全产业链,这才是未来的优势所在

因为没有其他国家,能承接中国如此庞大的制造业产能。

这就注定了,中国的制造业,哪怕经济高度发达,也会为止保留的原因。

因为中国人需要的东西,印度也好,东南亚各国也好,是全国人口都去做生产工人,都没法完成的。

这是人口和产能决定的,哪个国家能承接中国14亿市场的产品需求?办不到的。

所以未来经济发展,低端制造业逐步迁移,这是必然的,但是也绝对不可能全部迁移,因为有其他国家的产能限制和容量限制。

05

外贸人如何备战?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不需要过多备战,了解对手, 做好自己,强化优势,这就够了。

我们在这辆高速列车上,本来就是跑赢全球的,只要不下车,就已经比别人快了。

所以当你去欧洲,去美国,去日本看看,你会发现二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中国呢?

一日千里。

我们要改变的,其实是陈旧的思维,是落后的观念

我们还是有很多东西,要像西方国家学习,比如经营理念,比如管理思维,比如商业模式等等,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和优化。

另外,中国社会的不均衡,反而容易带动产业链的完善。

未来二十年里,中国的经济重心,一定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两极,从而逐渐拉动周边省份。

江南自古繁华,诗书传家,民间富裕;

广东是改革开放重镇,拥有中国最为丰富和完善的制造业门类。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核心区域。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依托于本地的产业优势,参与国际分工,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不断强化优势,推高防火

至少在我眼里,作为走遍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我对此充满信心。

或许你会发现,全球都好像很乱,大部分国家的人都很悲观,只有中国人,对未来十分乐观。

这就已经说明一切了。

来源:毅冰米课

20
收藏1
行业动态
评论0分享至
参与评论
后参与评论
暂无数据

简介: 作者很懒,还未填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