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日本,我总结了几点扒平台数据没想到的选品视角

在日本待了一周,在近距离接触消费者之后,我以前单靠平台内数据进行的选品思路有了几点刷新。

前一段,我去了趟日本。对,是在日本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事了。


在日本待了一周,在近距离接触消费者之后,我以前单靠平台内数据进行的选品思路有了几点刷新。


第一件让刷新我认知的事。


在日本餐馆吃饭,服务员给你端来的是一杯冰水,真的是冰加水,即便外面下雨下雪,也还是冰水。


想要喝热水怎么办?只能自己找服务员提要求。当然,据说,在日本人眼里(据说是在全世界除了中国人之外的几乎所有人眼里),中国人喝热水也是让他们震惊的,所以,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视频“中国最神奇的饮料:热水”。


为什么要说冰水与热水呢?原因很简单,从亚马逊卖家选品的角度,这个习惯真真的会影响我们的选品方向。


面对这样一个市场,你还要选一个如何保温的水杯,就可能和消费者的诉求背道而驰了。(当然,我不是说就没有保温杯的需求。)


所以,我特意看了看,有些卖的好的卖家,他们的水杯是怎么做应用场景图呢?一个水杯,杯口或者透过杯子可以看到明显的冰块。如果我们不了解市场的实际状况,可能还会皱着眉头有疑问:这是啥?但如果你把自己的杯子的应用场景弄成水杯里面放枸杞,估计客户也一脸懵:这是啥?


所以,很大程度上,选品成功的核心是要知道消费者的真需求。而脱离了实际体验,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生活的设想可能会完全错误。


我们再沿着冰水往下想,既然消费者的习惯是喝冰水,那从冰水延伸出来的产品,冰格怎么样呢?就当给你留的作业题,自己去搜一搜吧。我想讲述的只是选品的思路。


第二件事是这样的,曾经有很多卖家询问过我卖伞怎么样,也有很多卖家给我反馈自己的三折伞、反手伞卖得不好等情况,在日本待的一周里,正好下雨,走到雨中的大街上,瞬间我又一次涨了见识。


满大街80%以上都是透明雨伞。


因为要买伞,我到超市里面逛了逛,超市里面摆的最多的是透明伞,以非折叠的为主。


看到日本街头和超市的情况,我在想,大概之前询问过我的卖家,卖的应该都不是透明伞,应该也基本上都是折叠伞吧。


第三件事发生在酒店,在日本期间我住了5家酒店吧,酒店里面有拖鞋是大家都知道的,但5家酒店的拖鞋都是不区分左右脚的倒是让我有点出乎意料。询问朋友得知,因为日本是地震高发国家,为了能够提高大家逃生的几率,在拖鞋的设置上都做了考量。不分左右脚的拖鞋,如果真的遭遇灾难,随脚一穿都不会错误,但如果区分左右脚,穿错了脚,就增加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当然,沿着这条生存考量,我也发现,在日本,所有楼房的阳台角落里都有一个上下层连通的逃生口,也就是说,如果发生火灾什么的,能够逃到你家阳台上,你就可以顺利下到楼下,再楼下,再楼下,然后你就得救了。我觉得这个思路真是挺好。


为了亲自体验日本的各种生活,被孩子钦点,还专门住了三次榻榻米,在住的过程中,我暗自庆幸,还好自己这几年养成了每天换袜子的习惯,出去也带了多双袜子,否则,脱掉鞋子,脚臭传遍整个房间,该怎么办呢?


我在想,日本人不会脚不臭吧,除了需要高频的换鞋换袜子之外,他们应该对鞋子、鞋垫、袜子的抗菌、除臭的诉求也是同样存在的吧?所以,如果你正在选这类产品,是不是该把这些诉求考虑在内呢?


去了一趟日本,我忍不住想起每一期孵化营开营时我都会给同学们布置的那道题目:在三个月孵化营学习期间,记住周边的各个小店、饭店,并认真思考和评估,哪些店是赚钱的,哪些店是亏钱的,然后问自己,如果自己在附近开店,打算开一家什么店?打算怎么经营?


生意,往往都是来自于生活。


这个观点一点也不差。



6
收藏1
选品
评论1分享至
参与评论
后参与评论
暂无数据

简介: 作者很懒,还未填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