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凡老板级别的人员,都是忙忙碌碌,终日不见人影。更有甚者,将公司内外的大小事务全部纳于自己“掌控”之下。殊不知,真正的大企业家都是很“闲”的。因为他们只做三件大事:融资、用人与喝茶。

企业家第一该做的事情是融资

如今突然死亡的企业,不论大小,多数原因是死于资金断流。所以企业家第一该做的事情是:融资。融资不单是指筹备企业成立之初的启动资金,还包括为企业发展筹集备用资金,如应对紧急事件的备用金,到期帐款准备金,战略转型所需要的资金投入等等。筹资的渠道各种各样,包括个人举债、银行贷款、私募基金、风险资本、发行股票债券、吸纳新的战略投资者等。
而能否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则是考验企业家本领的关键。所以,企业家平时修炼、社交应该多往这些方面靠近,形成自己的圈,也许打高尔夫是你最佳选择。当今社会的大企业家,都是顶尖级的资本玩家。

企业家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用人

企业的用人是个很广泛的概念,其具体内容包括:识人、知人、选人、组人、育人、用人、励人、留人、放人九个方面。
识人: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人才,其中重要的一条渠道就是猎头;
知人:就是了解人才的长短优劣及个人意愿,做到心中有数;
选人:就是选择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避免错位与浪费;
组人:就是组建团队,让优势互补的人才发挥1大于2的效应;
育人:主要是弥补人才的不足,同时也培训员工的道德观念;
用人:主要是用人的长处,有时为达到某种特殊的目的,也可以用人的短处;
励人:就是激励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包括激发潜能;
留人:指留住人才,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留人,二流的企业靠人留人,三流的企业靠钱留人,要想真正留住人才,企业家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放人:也是一种艺术,不但不适合公司发展的人该放走,适合公司发展需要的人有时也要放走,让人才离开公司后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企业家第三件大事就是喝茶

所谓的喝茶就是布局,就是指企业家要了解宏观大势,把握经济发展方向,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企业家要判断公司是否需要转型和变革,确定公司该进入和放弃的领域。
这样的布局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需要企业家长期积聚相关信息,洞悉时局,深刻理解并把握市场,才能描绘出公司未来的宏伟蓝图。这样的决策,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全军覆没,公司多年努力的心血将付之一旦。如此重要的事情,企业家不能不全力以赴。

企业家最该做的这三件大事同样重要,但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企业家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仔细权衡,做到张弛有度,步步为营。如果这三件大事企业家都能够做好了,那企业家就基本“无事可做”了,这样的企业也必将耸立于世界知名企业之林。

企业股权最重要7条生命线:

67%公司完全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34%一票否决权(董事会的决策可以不同意)
20%界定同业竞争权力(上市公司可以合并你的报表,你就上不了市了)
10%申请解散公司权 (申请调查报表)
5%股东变动会影响上市
1%申请开股东会、监事会

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的股权战争,缘于老大不清晰。比如:真功夫、国美、万科等!

企业有清晰明确的老大,并不必然代表专制。苹果、微软、Google、BAT、小米……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有清晰明确的老大。
老大不控股时,这些企业都通过AB股计划、事业合伙人制等确保老大对公司的控制力。创业团队的决策机制,可以民主协商,但意见分歧时必须集中决策,一锤定音。

在公司的股东会与董事会层面,老大只有对公司有控制,公司才有主人,才不会沦为赌徒手里不断转售的纸牌。老大在底层运营层面适度失控,公司才能走出老大的短板与局限性。有些声称试验失控的创始人,也未必敢在公司股权层面冒险失控。

在过去,很多创始人是一人包打天下。
在现在,新东方三驾马车、腾讯五虎、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我们已经进入了合伙创业的新时代。创始人单打独斗心力难支,合伙人并肩兵团作战共进退才能胜出。创始人需要寻找在产品、技术、运营或其它重要领域可以独当一面的同盟军。

有些创业者意识到合伙人的重要性,但你见到他们公司的股权架构时就会发现,上边还是慈禧,下边还是义和团。他们认为的重要合伙人,很少持股。
合伙创业,合伙人既要有软的交情,也要有硬的利益,才能长远。只讲交情不讲利益,或只讲利益不讲交情,都是耍流氓。

在过去,如果公司启动资金是100万,出资70万的股东即便不参与创业,占股70%是常识;在现在,只出钱不干活的股东“掏大钱、占小股”已经成为常识。在过去,股东分股权的核心甚至唯一依据是“出多少钱”, 「钱」是最大变量。在现在,「人」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

我们见到,很多创业企业的股权分配,都是“时间的错位”:根据创业团队当下的贡献,去分配公司未来的利益。创业初期,不好评估各自贡献,创业团队的早期出资就成了评估团队贡献的核心指标。这导致有钱但缺乏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的合伙人成了公司大股东,有创业能力与创业心态、但资金不足的合伙人成了创业小伙伴。

许多创业公司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在创业早期大家一起埋头一起拼,不会考虑各自占多少股份和怎么获取这些股权,因为这个时候公司的股权就是一张空头支票。

等到公司的钱景越来越清晰时,早期的创始成员会越来越关心自己能够获取到的股份比例,而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讨论股权怎么分,很容易导致分配方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预期,导致团队出现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
所以,在创业早期就应该考虑好股权分配,签署股权分配协议。

合伙人股权战争最大的导火索之一,是完全没有退出机制。比如,有的合伙人早期出资5万,持有公司30%股权。干满6个月就由于与团队不和主动离职了,或由于不胜任、健康原因或家庭变故等被动离职了。离职后,退出合伙人坚决不同意退股,理由很充分:
1)《公司法》没规定,股东离职得退股;
2)公司章程没有约定;
3)股东之间也没签过任何其他协议约定,甚至没就退出机制做过任何沟通;
4)他出过钱,也阶段性参与了创业。
其他合伙人认为不回购股权,既不公平也不合情不合理,但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合伙人的退出机制,对合法回购退出合伙人的股权束手无策。

阿里巴巴创办8年有65%的员工拿到股权激
励京东员工股权已超过刘强东他个人持有的70%
华为成立三年之时,至今已实施了4 次大型的股权激励计划...
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做大了之后才做股权激励的,而是通过股权激励一步步把事业做大的!赚小钱靠个人,成大业靠团队。通过股权激励把老板个人的梦想变成全体员工的梦想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做的一件大事,是企业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