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印度站,是坑还是机遇?

亚马逊印度站,是坑还是机遇? - Amazon外贸论坛 - 外贸B2C - 福步外贸论坛(FOB Business Forum) |中国第一外贸论坛
亚马逊印度站,是坑还是机遇?

印度站——两种模式

一个是FBA模式,做亚马逊的都很熟悉了,亚马逊配送帮助卖家解决了尾程配送服务质量的问题,同时也限制了卖家一点——就是都要先借助一个印度公司的名义开店,中国卖家无法直接入驻。

另一个是International Sellers模式,也就是印度站主推的方式,自发货到印度。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卖家无需借壳,要求收件人以importer的身份,授权卖家指定的承运商作为海关、税务方面的代理人,并向承运商提供KYC。

印度站——面临的挑战

印度比较依赖进口,根据2017年的数据表明:印度站前100的卖家中有79%使用了FBA,前1000的卖家70%使用FBA,而排名前10000的卖家有差不多34%使用了FBA,FBA具备显著的竞争力。从挑战性看,卖家的第一道坎就是要借印度公司壳,以及复杂的财务核算;另外物流方面,亚马逊印度站FBA仓库的规模普遍较小,仓位相对紧缺。跟不上电商发展的速度,尤其旺季,卖家一般很难申请到足够的库存位置。可以考虑选择快速的FBA物流方式,7天内将货物补到FBA仓库,每次小批量快速周转。

亚马逊印度自发货并不是才出现的,International Sellers只是朝着更规范的方向发展,能上线的产品项目更多,卖家能够更专注于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优势。

对中国卖家开放印度站后,自发货也会相应的多起来,收件人授权的清关和税务相关代理人都是承运商,卖家有必要选择一个能够从头程运输、清关到尾程派送、快递追踪等全方面为跨境电商提供全面支持的服务商。

印度站——长久发展考验合规性

目前来看,无论哪个细分市场,并没有哪家把印度做透了,相反的,问题倒是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也证明了其中存在不可估量的可能性。新兴市场坑多,有审时度势在静观其变的,也有以身试险乐此不彼的,都各有道理,风险与机会并存,踩坑的姿势需谨慎。

由于印度处于高速发展中,局势变化快,审查越来越严格,之前走自发货需要在很多不明朗的规定范围试探,寻求最佳的合规方案。如今承运商在International Sellers中扮演了重要的踩坑角色,遇到更大的挑战,我们也相信合规是走得更长远的方法,印度站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此承运商应该拿出强化合规性的解决方案。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