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构是一个词开一个广告活动,同时开三个匹配方式。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预算是可控的,三个匹配方式共享一份预算,优胜劣汰,哪个匹配方式效果更好就会花更多的预算,但是劣势也是很明显,就是无法为不同匹配方式设置不同竞价策略与广告位,无法控制某个匹配方式下的预算。上述说到,广泛匹配是用于拓词的,精准匹配更适合打排名的,两种不同匹配方式在竞价策略和广告位设置上是不同的,所以这个架构就不能达到上述的目的了。可是这个架构也是有适用的时候,那就是适合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成熟期主打的关键词是不多的,可能就主打2-3个大词,而且其实在这几个大词上也已经有一定的排名了,打三个匹配方式的目的只是为了稳定关键词的排名和流量。
第二种架构就是一个词开三个广告活动,不同广告活动分别单独开三种不同匹配方式。这样设置下我们就可以为不同的匹配方式设置不同的竞价策略、广告位和预算了,可是预算也会花的更多。这个广告架构非常清晰分明,不同匹配方式不会互相影响,优化起来会更方便,所以这个架构是适合产品的整个时期的。
第三个广告架构是一个广告活动里面投放100万个词,目的就是捡漏。想尝试这个方法的朋友肯定第一时间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去找100万个词,还要和自己的产品相关,没有技术团队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尝试过这种方式,可是当时我们找了20多万个词,没有找到100万个词。可是测试结果显示曝光不高,点击低,转化低,广告预算也会被一些搜索词大的词用完,很多词体现不出广告效果。可是我们认为这个架构可以继续深耕,可能他适合不同产品或者不同类型的词,我们也可能不打100万个词,就打一万个词,分不同组,或者尝试不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