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章内容来源于“TKFFF跨境导航网”公众号
---------------
01
—
从“封杀令”到“利益谈判”
特朗普对TikTok的态度始终充满戏剧性。2024年,他曾以“国家安全”为由推动TikTok“不卖就禁”法案,甚至要求字节跳动出售50%股份给美国实体。
然而,2025年重返政坛后,他转而宣称“不在乎TikTok是否属于中国”,直言“美国应从中赚一笔”。这种转变背后,是典型的特朗普式商业逻辑:以政治威胁为筹码,换取经济利益最大化。
在2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担任主持。有外媒记者提问,特朗普还表示,他期待中方领导人访问美国,但没有给出具体时间。最后,他还表示,正就TikTok问题与中国交谈,但也没有详细说明情况。外交部能否提供更多细节?

郭嘉昆回应称,中国已多次就中美经贸问题表明立场,强调贸易战和关税战没有赢家,只会损害各国人民的利益。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的做法,并呼吁双方应通过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对话与协商,解决各自的关切。中国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针对特朗普提及将与中方讨论TikTok相关事宜的问题,郭嘉昆表示,中国的对美政策一贯明确,愿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与美方共同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他呼吁美方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通话达成的重要共识,与中方相向而行。
对于具体涉及的TikTok问题,郭嘉昆表示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中方已多次就此表明了原则立场。
而在TikTok方面,其命运似乎也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上。
2月20号,据纽约邮报报道,一位来自美国怀俄明州的企业家,瑞德·拉斯纳(Reid Rasner),已正式向短视频平台TikTok的母公司字节跳动递交了一份收购提案,计划以474.5亿美元的价格接手TikTok的全部资产、运营业务及其专有算法。

拉斯纳表示,一旦收购成功,他有意将TikTok的运营中心转移至怀俄明州,并在此创造众多高薪就业岗位,旨在促进该州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此举不仅预计会加速科技产业的进步,还将带动怀俄明州在能源、农业及旅游业上的增长。
此前,特朗普曾公开表态支持美国企业收购TikTok,并提出买家应将收购收益的一半交给美国政府,以此换取政府批准并获取对TikTok的控制权。特朗普曾估值TikTok约一万亿美元,并暗示可能采取政策手段支持美国企业的收购行动。
此前,包括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亿万富翁弗兰克·麦考特以及知名电视节目《鲨鱼坦克》的参与者凯文·欧莱利等在内的多位科技界和商业界大佬,均有对收购TikTok表达了浓厚兴趣。
截至目前,TikTok方面尚未对拉斯纳的收购提案做出正式回应。
拉斯纳的此番举动预示着TikTok,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可能正面临重大的战略转折。随着多个实力雄厚的潜在买家对TikTok表现出浓厚兴趣,TikTok最终是否会被收购,以及其在全球市场的战略规划将如何调整,仍是业界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总的来说,TikTok的命运在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中国外交部的有力回应以及潜在买家的浓厚兴趣等多重因素交织下,正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多变的态势。

据彭博社报道,字节跳动有限公司的 TikTok 重返美国商店之后,下载量就极具上升。可见,大家对TikTok的热情是只增不减。
02
—
TikTok新加坡团队进行裁员
当“信任与安全”团队遭遇“不信任式优化”。
2025年2月20日,新加坡莱佛士码头的TikTok办公室内,一封冰冷的裁员邮件打破了平静。
至少12名信任与安全部门的员工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原地失业”,有人甚至在一小时内被剥夺工作权限。讽刺的是,两天前,新加坡政府刚授予TikTok“最安全社交媒体平台”称号,这场“卸磨杀驴”式的裁员,撕开了TikTok全球化战略的残酷真相。
在TikTok任职超过三年的信任与安全产品经理Eric Tan也在此次裁员中被解雇。他表示:“被解雇的消息让我非常难过,因为我始终认为自己应该留在那里。”

TikTok 在官方邮件中阐明,该决策是在“历经数月的深思熟虑”后决定的,目的是优化公司的“运营效率”,并更有效地满足其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
然而,TikTok的裁员风暴并未停止。据媒体报道,此次裁员只是TikTok全球范围内优化团队结构的一部分。除了新加坡,TikTok在亚太地区、欧洲、中东、非洲以及美国的办公室也受到了影响。
TikTok的困境折射出跨国企业的两难:各国数据安全法规叠加,合规成本激增。而地缘冲突迫使企业不断调整战略,员工成为最易牺牲的“缓冲垫”。
TikTok的裁员风暴,既是全球化退潮的缩影,也是技术伦理与资本逻辑碰撞的产物。
对新加坡而言,这场危机敲响了警钟——当“数字枢纽”的光环遭遇地缘政治的冰霜,能否培育出真正抗风险的本土科技生态,将决定其未来十年的命运。
而对打工人,唯一确定的是:在算法与政策的双重绞杀下,个体的命运永远飘摇如风中残烛。
03
—
TikTok美国1月销售增长153%
当美国政客们还在为TikTok禁令争得面红耳赤时,一份来自BSM的信用卡交易数据狠狠打了唱衰者的脸。
2025年1月,TikTok Shop美区销售额同比暴涨153%,将Shein(+26%)和Temu(+28%)远远甩在身后。

更令人咋舌的是,在25美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其份额一年间猛增16%,直接抄了Shein的后路;而在低价战场,7%的份额侵蚀也让Temu坐立难安。
这组数据揭开了残酷真相:在Z世代用钱包投票的战场上,政治博弈敌不过「短视频+购物车」的致命诱惑。
尽管在美国市场的去留结果尚未确定,但TikTok对其电商业务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在假设美区业务正常运营的前提下,TikTok电商今年的总体目标增速是100%,而美国市场的目标增速更是接近200%。
与此同时,TikTok也在积极拓展欧洲和拉美市场,以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
去年底,TikTok Shop连续开通西班牙和爱尔兰两大欧洲站点。今年2月初,其墨西哥站点也正式上线,并在开业前90天提供免佣金优惠。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为了应对美国市场的潜在风险,TikTok Shop都在有条不紊地扩张其商业版图。这充分表明,电商业务对于TikTok而言是一块绝不会轻易放弃的战略高地。
有想入局拉美抢占TikTok墨西哥红利的。可以点击立即报名参加。一手数据解读及玩法。
04
—
TikTok推全新MostLoved标签
TikTok此次推出的「MostLoved」标签,本质是用户行为数据的显性化。用户点击爱心标记喜爱的商品后,平台将结合点击率、停留时长、复购率等指标,动态生成“最受喜爱商品榜单”,并通过算法向相似人群精准推荐。

目前,该标签已应用于多个品类,包括电子产品、办公用品、书籍、个人护理、时尚、美容、家居用品及日用消费品等。它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具可信度的产品选择,也为平台销售增长提供了助力。
过去,TikTok的流量更多依赖付费投流和头部达人,而「MostLoved」标签让普通用户的每一次点击都成为商品曝光的投票权。数据显示,测试期间,带有该标签的商品转化率提升40%,客单价提高25%
随着MostLoved标签的算法权重提升,卖家可以提前布局本地化内容(如针对欧洲用户设计低碳产品标记活动),可能衍生出「区域最爱」「环保最爱」等子标签,从而抢占细分赛道先机。
卖家们也可发布带MostLoved标签的测评视频,优秀内容可置顶品牌主页或给予流量扶持,形成“标记-曝光-再标记”闭环。
随着TikTok近期放宽美区入驻资质,取消第三方平台经验要求。
根据TikTok美国市场数据,家居和保健品是当前增长最快的品类,可优先选择这些类目产品,结合「MostLoved」标签,新商家仅靠单品爆款即可快速突围。
「MostLoved」标签的诞生,既是TikTok对用户需求的极致回应,也是其在全球监管铁幕下的生存智慧。
当算法学会识别“真爱”,商业的终点或许不再是交易,而是建立一场用户与品牌的双向奔赴。在TikTok的新世界里,得“人心”者,终将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