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亚马逊listing详情页面的关联流量来源分析

亚马逊listing详情页面的关联流量主要存在于4个地方:

1、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一起买)

这个关联的定义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一名顾客同时买了你的产品,又买了另一个产品,经过多次的重复以后,亚马逊A9算法判定这两个listing有较强的关联,所以这几个关联listing就会出现在这几个listing的详情页面上的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的项下。

记得有人提出过绑定bestseller关联流量的一种方法,就是将bestseller和自己的产品一起进行刷单操作,这样自己的产品就会出现在bestseller产品的详情页上,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有效程度有多大,就是这个刷单的数量也不是一般小卖能负担的起的,如果自己店铺里有关联度高的产品,操作自己店铺listing的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还是更靠谱一些。

2、Customer Who Bought This Item Aslo Bought(买了又买)

这个关联位置看起来和上面的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有些重叠,但A9算法其实对这两个关联位置其实是有区分的,Frequently Bought Together主要是针对一起下单购买的情形,两次下单购买的时间上的间距应相对较为紧凑。而Customer Who Bought This Item Aslo Bought这个关联位置对时效的间距要求不高,可能这个月买了这个,下个月买了那个listing,相同的情形出现N次,即有可能形成Customer Who Bought This Item Aslo Bought关联流量。不过最近很多类目的listing的详情页面已经取消了这个栏目,取而代之的是在listing详情页面的最底部出现了“Customers also shopped for”这个栏目,后续如何变化还要继续观察。

 3、Customer Who Viewed This Item Also Viewed(看了又看)

这个关联位置基本就是属于对前两种的补充,属于补丁式的关联方式。即如果前两种关联流量依然没有锁住顾客,那么这个“Customer Who Viewed This Item Also Viewed”会给顾客最后的一次选择机会,通过几十页的翻页,有可能和顾客最终会找到自己喜欢的产品,亚马逊也可以成功的留住这名顾客。不过最近很多类目的listing的详情页面也已经取消了这个栏目。

4、Sponsored products related to this item

这是一个付费的关联流量来源,即和你浏览的listing有关联的并且是投放了广告的产品推荐。通过我们多次的广告实验,这个广告主要是指的自动广告,自动广告的的位置有很多处,在关键词搜索结果页和listing详情页都有自动广告的位置,这个Sponsored products related to this item就是自动广告的一个位置来源。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你的自动广告报告中的search terms一栏中经常会有一排Asin码,因为这名顾客本来是进入了listing-A,之后又经过listing-A详情页面的关联位置进入了listing-B并产生了购买行为,那么在B产品广告报告的自动广告报告search terms一栏下就会出现A产品的Asin码,以记录顾客进入B产品的路径。

 



参与评论

登录 后参与评论

发表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