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级
这一步骤比较关键,贯穿了整个分析的过程。在简单的了解竞品品牌后,要对其进行分级。如果分析目的是对整个行业的剖析,那可以细致做到不同竞品等级间的横向对比。如果是和自身的同级对比,只需根据竞品分级找到适合自己的等级。分级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品牌实力:评论数量(品牌受欢迎程度)以及从维基百科了解发展历史等等
品牌性质:从亚马逊产品页面可以看出其卖家是自营还是第三方。自营品牌在一般情况下有一定的知名度,而第三方的卖家大多数是中国卖家,在品牌发展历史,规模等方面还是有区别。
运营模式:产品数量(精品或铺货),是否有多店铺运营一个品牌或者多个品牌等等
数据分析
在确定分析目的和竞品后,我们需要一些数据的支持,而不只是凭感觉主观臆测。也可以通过主流的数据报告发布平台查找是否有相关行业信息,比如常用的 statista, 大多数是付费内容,有直观的数据图表可以直接引用。又或者国内的艾瑞咨询。这些数据平台一般是宏观的行业数据,细致到竞品的数据需要我们用插件或软件抓取出来。
数据导出
插件:可以通过市场上一些现成的插件,如 Jungle Scout 等等。每个插件导出的数据维度大致相同,准确度会有出入,所以选择相对靠谱的插件很有必要。准备度的差异主要在于根据BSR排名预估产品销量,其中不可控因素较多。比如,有些插件是根据大类目BSR来预测,那没有一级类目排名的产品就没有办法预测销量;有些类目即使有一级类目排名,也无法预估销量;还有季节性的问题。所以,预估销量只能仅供参考,我们可以用80%的准确度来理解,不必纠结一定要100%的准确度。
软件:插件的问题是能快速抓取主要信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那用专业的数据抓取软件更加灵活,比如八爪鱼、火车头等等。新手推荐用八爪鱼,因为有一些内置的规则,火车头定制更加自由,适合有一定编程基础的使用。除了可以抓取商品信息,也可以抓取评论,详情页等等,但是不具备销量预估功能,只是一个抓取软件。抓取完评论后,就可以分析相应的词频,每月留评数量,评论趋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