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开年,美国市场发生巨大的政策变化。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签署行政令,对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同时取消800美元的免税政策,2月4日正式生效。不过,据央视新闻报道,今日(2月4日),商务部、财政部发布公告,中方对美方实施多项反制措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0%~15%关税。
01.
中国宣布反制措施
据雨果跨境消息,2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同时,中国已就美国对华产品加征10%关税措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及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2月10日起,针对部分美国产品实施额外关税措施,具体如下:
对煤炭、液化天然气 加征 15% 关税(详见附件1)。
对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 加征 10% 关税(详见附件2)。
以上商品将在 现行适用关税税率 基础上额外加征关税,保税、减免税政策维持不变,此次新增关税不予减免。
此外,中国驻美使馆发言人表示,美方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中方对此 强烈不满,坚决反对,并依据国内法律及国际法基本原则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合理且正当。同时,中方已向WTO提起诉讼,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01.
取消“800美元”免税额度对跨境物流影响深远
除了加征关税外,特朗普还取消了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包裹关税豁免政策,此举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这一变动意味着跨境出口成本将上升,商品价格可能上涨,进而削弱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压缩中国对美出口企业和跨境卖家的利润空间。
产业供应链受到冲击
行业人士指出,以低价竞争为优势的产业集群,如义乌、华强北等,将受到直接影响。随着800美元免税额度的取消,物流成本、关税和清关费用的增加将导致这些地区的低价策略难以维持,0.99美元包邮等模式或将成为历史。
对铺货模式的影响
铺货卖家面临较大挑战,依赖“铺货+低价+爆款”的经营模式可能受到冲击,在关税新政下逐步失效。
品牌与合规渠道的适应策略
知名品牌前海外DTC操盘手Risa表示,大品牌因品牌溢价能力较强,虽然价格可能上浮,但整体影响相对可控。而对于小品牌、白牌产品,部分走灰色清关渠道的货物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风险仍在。
行业应对与未来趋势
新东方工贸总经理朱秋城分析,此次政策调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
供应链管理与品牌化升级:跨境电商需优化运营模式,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海外仓成为刚需:设立海外仓将是必然趋势,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
拓展第三国制造:在第三国设立工厂以规避额外关税,但需满足原产地规则并关注知识产权问题。
市场多元化布局:卖家可转向东盟、“一带一路”沿线及RCEP国家等新兴市场,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
物流行业的应对策略
根据业内人士分析,按照特朗普的新规,美东时间1月31日之后上船、3月6日之后到港的货物将全部加征10%关税。预计平均每个集装箱将增加约1000美元关税,每公斤成本增加约人民币0.5元。
几大关键变化:
传统DDU模式(FOB或CIF)难度加大,面临更大挑战。
T86模式清关基本失效,航空小包直邮可能向海运集拼模式转移。
平台半托管模式需求激增,加速海外仓一件代发业务发展。
海外仓价格可能上涨,一件代发相关资源趋紧。
行业如何应对?
在关税新政的基础上,若未来进一步提高税率,行业各方需加强协作,共同分摊压力。出货方式可向DDP拼箱模式转移,同时,相关部门应发挥政策杠杆作用,利用国企核心资源调配市场,稳定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