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昔日步行街霸主到如今艰难求生,美特斯邦威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国内市场接连受挫后,这个曾红极一时的国民品牌将希望寄托于出海,通过速卖通等跨境平台寻求新生。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供应链重构和品牌重塑,美邦的背水一战,不仅是自我救赎,更是中国服装品牌出海的缩影。

曾经,这个名字是中国年轻人青春记忆的标签;如今,它正为了生存,拼尽全力。美特斯邦威,这个一度叱咤全国步行街、门店遍布一线到四线城市的服装巨头,在国内市场跌入谷底后,将希望寄托于一条陌生而又充满挑战的路——出海。面对全球化浪潮与数字化变革,美邦这场“背水一战”究竟能否杀出重围?
昔日巨头的至暗时刻
时间拨回到20年前,美特斯邦威是无数青少年追捧的国民品牌。它最辉煌时,全国拥有5220家门店,年营收超百亿元。然而,2024年的财报如同一记重拳,击碎了昔日荣光的幻象:全年营收6.81亿元,较巅峰暴跌93%;连续五年累计亏损32亿多元;全国门店锐减至607家。更令人不安的是,库存周转天数高达370天,意味着生产出来的商品平均需要一整年才能售出,传统大批量生产、大规模铺货的模式已经彻底失灵。
线下门店客流骤减、线上电商折戟沉沙,美邦在中国服装行业的激烈内卷中,逐渐被SHEIN、优衣库、森马等竞品甩在身后。
转型突围:双轨战略的坎坷
面对困局,创始人周成建在回归掌舵后试图突围,制定了“双轨战略”:
产品升级:推出定位“始祖鸟平替”的户外轻机能系列,主打300-1000元中端价位,试图抓住户外休闲风潮
渠道革新:高调喊出“千天开万店”的新零售口号,启动5.0生活馆模式,希望通过体验化门店重塑用户粘性
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天猫上新品销量不足竞品1/80,抖音团购券核销率仅37.5%,用户转化率低迷。电商总部从杭州撤回上海,标志着这轮国内转型尝试几近失败。
出海:意外的微光
就在国内市场逐渐走到死胡同时,一则低调公告带来转机。2024年初,美邦通过速卖通跨境销售“取得初步成绩”。这并不惊天动地的公告,却让股价应声上涨5%,更重要的是,为品牌指明了另一条出路:去海外寻找新生。
为何出海:背水一战的必然选择
美邦的出海并非主动进攻,而是被困境推上了战场:
国内服装市场存量竞争惨烈,男女装营收同比下滑近40%,线上渠道同比萎缩超40%
天猫退货率高达41.45%,反映出消费者对产品的不满
户外新品销量惨淡,主打生活馆的“万店计划”无人问津
为维持现金流,公司被迫出售资产,甚至部分厂房、土地也陆续挂牌
而家族内部,周成建之子胡周斌创立的BloomChic在北美市场的成功,更坚定了美邦出海的信心。这位“二代创业者”的爆款打法、数据驱动策略,为美邦提供了现成的出海教科书。
出海布局:谨慎试水
美邦的出海策略显得异常谨慎:
渠道选择:借力速卖通,以轻资产模式规避高昂的自建渠道投入风险
市场切口:首先切入韩国市场,瞄准“反向海淘”风潮和Z世代年轻消费者
节奏控制:采取小规模试水、逐步验证的策略,避免激进扩张带来的资金链风险
这种“保守+灵活”的布局,为美邦赢得宝贵时间窗口。
全球化产品定位:青春户外风的再造
美邦尝试将“始祖鸟平替”的概念国际化,打造青春户外新形象:
核心人群:主攻25-35岁都市轻户外、通勤群体
价格策略:新兴市场主推199-499元入门款,欧美市场引入中高端机能款
设计元素:融合越南奥黛、中东长袍、日韩街头等文化符号,做本地化设计创新
在内容端,美邦在TikTok上发起OutdoorStyle挑战赛,鼓励年轻用户参与短视频创作,弱化产品参数,强化穿搭、生活方式的分享。
供应链与营销:蜕变初现
为了适应海外市场快节奏需求,美邦正在对供应链和营销体系进行双线革新:
供应链小单快反:试行500件/款小单快反生产,将库存周转目标从370天压缩至45天
物流体系升级:接入速卖通“Choice”服务,保障物流时效
数字化营销:强化TikTok、Instagram等社交平台投放,与红人合作推广
内外交困:出海路上的阻碍
尽管出海初见成效,但美邦的挑战依旧严峻:
研发投入不足:过度依赖外采与代工,产品力缺乏硬核竞争力
外部竞争激烈:SHEIN、Temu等平台已占据30%市场份额,留给美邦的空间极为有限
战略内耗:国内转型与出海业务资源相互牵制,缺乏足够聚焦
生机与希望
尽管前路坎坷,美邦手中仍握有几张牌:
1. 平台红利:速卖通等跨境平台在新兴市场正迎来增长高峰
2. 赛道红利:全球户外休闲风尚仍在升温,市场需求可期
3. 运营经验:国内电商内容玩法已跑通,具备复制基础
美特斯邦威的故事,是一个品牌从巅峰跌落、再到自我救赎的缩影,也是中国服装品牌在全球化浪潮中追求新生的真实写照。出海,未必是终局,但或许是它最后的机会。时间会见证这场背水一战的结果,也会告诉我们:老牌国货能否在全球市场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