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baby,这个挂着泪珠的潮玩角色,正成为泡泡玛特继Labubu之后的又一现象级IP。以“可以哭,但绝不认输”为理念,Crybaby精准击中Z世代的情绪共鸣点,2024年销售飙升至11.6亿元,二手溢价惊人,热度席卷全球。它是情绪经济的代表,也面临审美争议与炒作泡沫的双重考验。Crybaby,能否成为下一个潮玩奇迹?

在潮玩江湖中,一颗泪珠正在悄然改写格局。
从泰国的街头小店到美国的潮流橱窗,从小红书的开箱热帖到TikTok的刷屏短视频,泡泡玛特旗下新晋IP Crybaby(哭娃),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继Labubu之后的又一顶流选手。
一、从金毛爱宠到亿级IP:Crybaby的爆发之路
Crybaby的灵感源于泰国艺术家Molly对逝去宠物的思念,它的标志性形象——脸颊上两滴大泪珠,不哭得歇斯底里,却哭得动人至深,传达出一句口号:“可以哭,但绝不认输”。
这种温柔又坚韧的情绪表达,不仅击中了Z世代的“情绪价值”偏好,也掀起了2024-2025潮玩圈的购买热潮:
-2024年销售额同比暴涨1537%,总营收突破11.6亿元,刷新泡泡玛特新IP最快破十亿记录;
-二手市场隐藏款最高炒至2666元,溢价超45倍,堪比Labubu最初爆火时期;
-全球热度迅猛飙升:Google Trends搜索量屡创新高,TikTok话题量超160万条,小红书浏览量破1.3亿。
这场从泰国蔓延全球的“情绪经济”浪潮,正借Crybaby之名席卷潮玩市场。
二、复制Labubu的路径,Crybaby靠什么突围?
从营销打法到情绪共鸣,Crybaby似乎正重走Labubu的“成名之路”。但它也在多个层面实现了超越:
1.更强情绪锚点:
Labubu靠“丑萌”吸粉,Crybaby则主打“情绪治愈”,30%的用户表示购买Crybaby是出于情绪价值,而行业平均仅为12%。
那句“可以哭,但绝不认输”,已经成为都市青年共鸣的标签,用户甚至自发进行“二次创作”——贴钻泪珠、彩绘改色,强化个性表达。
2。明星+社交裂变:
BLACKPINK成员Lisa、华语天后蔡依林都曾公开晒出Crybaby,带动其在东南亚和欧美的社交媒体爆红。
TikTok开箱视频层出不穷,隐藏款中签率仅1/72,加上泡泡玛特的“限量+盲盒”打法,制造强烈的稀缺感与社交炫耀效应。
3.天生国际范:
“哭泣”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情绪语言,天然跨文化。
在北美,Crybaby首月即创下150万美元GMV;在泰国,三家快闪店首日营业额合计突破500万元。海外销售占比已达47%,远高于同期Labubu数据。
三、顶流背后的隐忧:Crybaby的三大挑战
火得快,也可能凉得快。Crybaby虽然势如破竹,但仍面临几道难题:
1.设计争议:有用户认为其“泪痕遮眼”的形象“过于阴郁”,缺少Labubu的可爱与辨识度。在小红书上,不少吐槽帖点赞过万。
2.炒作风险:二手市场泡沫初现,部分早期隐藏款价格已下跌20%~30%。Labubu曾经经历的“价格跳水”风险,也正悄然逼近Crybaby。
3.生命周期考验:潮玩是典型的情绪消费,一旦审美疲劳或话题失焦,便极易“高开低走”。Crybaby若不能及时拓展动画、联名、游戏等内容生态,可能难逃“暴力熊”、“Sonny Angel”们的宿命。
四、下一站潮玩奇迹?Crybaby的未来关键词
Crybaby的爆发,既是对“情绪经济”模式的实证,也是一场对泡泡玛特IP运营能力的考验。它是否能真正接棒Labubu,关键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 产能与正品保障:
目前Crybaby供不应求,已出现仿品“Crymummy”在义乌批量流通,若正品渠道不够清晰,或将伤害IP长期口碑。
② IP叙事深化:
“哭娃”不仅要哭得动人,更要讲得出故事。Labubu通过动画、乐园扩展生命力,Crybaby同样需要“讲述感人故事+视觉焕新”来持续吸粉。
③ 反黄牛机制建设:
盲盒炒作虽能带来短期热度,但若一味纵容炒货和囤货,不仅有监管风险,还可能反噬品牌信任度。
潮玩的终极较量,是情感的占有权
Crybaby不是第一个在潮玩界爆红的角色,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但在这个人人都在“情绪表达”的时代,谁能更精准地握住用户心弦,谁就可能引爆下一个十亿级IP。
它能否超越Labubu,不止看今天的销量,更要看它是否能持续提供情绪连接,成为一个“人们愿意为之哭泣、为之收藏”的精神图腾。
潮玩的战争,不在工厂,而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