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越南多位Shopee本土卖家遭遇大规模店铺冻结,不少正常出单的老店铺、大店也未能幸免,且平台未明确封店原因,让卖家措手不及。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此次大规模的封店呢?是否和合规政策相关?

此次集中封店,背后暗藏多重风险诱因,与平台风控及越南监管收紧密切相关。 从技术层面看,IP和操作环境关联是重要诱因。例如多店铺共用同一IP、在同一设备频繁切换账号等行为,易被平台判定为关联操作风险,触发风控。

对此,卖家需注意为每个店铺配备独立IP和操作设备,避免短时间频繁切换账号,减少设备信息、网络参数等的交叉关联,保持稳定操作习惯。 除此之外,合规层面的问题更值得警惕。有部分卖家因KYC认证违规“中招”——通过“假人”信息注册,或依赖服务商用AI合成人脸、找人代拍等违规手段通过审核,这类操作如同“定时炸弹”,极易被平台查处。
为了预防此类风险,严格遵守平台注册规范,卖家需严格使用真实信息注册,妥善保管材料,以备平台后续可能二次验证或信息核查等,必要时可转为企业店或开通3PF店铺规避风险。 侵权问题与IP风险、KYC欺诈并列,都是触发风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越南近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的背景下(相关报道),侵权导致的封店风险显著增加。
此外,越南国内市场管理处处长陈越雄指出,销售假货和侵权商品的贸易商惯用多种隐蔽手段规避监管,特别是在电商平台上更为猖獗。这些商家往往借助在线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系统以及跨境电商业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走私、售假及劣质商品流通链条。
越南近期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密集开展电商打假执法,2025年前6个月已处理161起电商违规行为,查获大量假冒商品。同时,越南新规落地,实现税务信息与个人身份、企业金融操作与法人生物特征的实时绑定,构建全链条监管追溯体系,上半年越南电子商务税收为98万亿越南盾,同比增长58%,征管力度显著升级。 随着越南电商立法完善及与美国贸易协议达成,监管将持续高压。卖家需严守合规底线,从身份认证到运营操作全面规范,才能避免店铺被清查的风险。